再继续打听,就发现这成片的鱼塘是被一位姓郑的先生给买走的,于是试着接触,愿意多花三成的价格将那片鱼塘买下来。
而这位郑先生就是郑华笙。
他在收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通知姜若棠,并且询问他:“多加三成,你也能赚到二百四十万,你卖不卖?”
姜若棠思考了一会儿,“郑先生,晚上我们出来聊聊吧?”
郑先生知道他又要提小甜果的事情了,虽然自己并不赞成,但想到这孩子对于澄滩发展的预判那么超前和准确,也许关于小甜果这种媒体行业的走向,姜若棠作为郑华笙更年轻的一代,也许更有远见和判断力。
“行,那我们聊一聊。”郑先生一边逗自己养的小鸟一边说,“我也好久没喝点小酒了,若棠小友,你想选哪里吃晚饭呢?”
“那就去个时髦点儿的地方吧。”
姜若棠发了一个年轻人经常约会吃饭的餐厅地址给郑华笙。
因为不是为了公事,郑华笙没有让陆爸爸接送自己,而是自己打了个车就去了。
那个餐厅的环境和氛围很浪漫,中世纪风格,古旧的钟摆、华丽的展示架上放着各种雕塑和骑士铠甲的模型,蔷薇玫瑰的藤蔓攀爬上支架将餐桌隔开,可以说非常有巧思。
郑先生杵着拐杖,跟在服务生的身后,一边走,一边看到约会的年轻人正在用手机拍照打卡,甚至还有人cos公主和骑士在这里拍摄录像。
郑先生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年轻人,仿佛路过一个又一个小世界。
姜若棠选的位置靠着落地窗,外面就能看到金商MALL双子塔的电子屏,播放的是某部动画电影的广告,大楼之下有不少年轻人和电影画面打卡留念,就连餐厅里他们旁边那桌也有人喊着动漫人物的名字,在一旁隔空合影。
郑先生明明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但他却又很享受地观察这些年轻人,仿佛自己也跟着年轻起来。
姜若棠来了,还穿着北城光耀的校服,他在郑先生的对面坐下,笑呵呵地说:“郑伯伯,这儿还挺有意思的吧?”
郑华笙笑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约我来这里是为什么?”
“哦,为什么呢?”姜若棠撑着下巴笑了,眼睛弯弯的,像只小狐狸。
“你是为了让我看到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他们不仅仅用手机拍照片,还用手机拍视频,他们为了这些视频化妆、穿上好看的衣服,后期应该还要做效果和剪辑,当然不会满足于发在一个只能被自己朋友看到的地方,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秀场。小甜果就是类似这样的地方。”
“嗯。”
“等菜的时候,他们还会用手机看电视剧,虽然我不清楚是不是正版,但说明手机已经成为比电脑更方便的移动娱乐设施了。”郑华笙回答。
“嘿嘿。现在大家打开网页还有点麻烦,还得适应手机屏幕,有市场就会有发展,我想现在很多视频网站已经在研发应用程序来适应手机的界面。而这些应用程序可能是盗版网站没有财力研发或者没有渠道可以上架的。”
郑华笙笑了,“看来为了说服我,你做了不少的功课。”
“小甜果目前的活跃用户有52万,根据用户调查,有一半的用户愿意支付年费让小甜果生存下去。一年的年费假设60元,平摊到每个月不过5块钱,那么就会产生一千五百多万的会员收入。就算剩下的26万的用户不愿意支持正版的动画或者电视剧,只要他们还用小甜果发视频分享生活和观点,他们就有价值——网站还可以卖广告,他们仍然是贡献点击的人。”
郑华笙不动声色,但心底已经被姜若棠说服了三成。
“另外两大视频网站正在为用户培养和树立正版消费习惯,当行业里的大佬都这么做,追随者也会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正版收费将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主流。小甜果收会员费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郑华笙低下头,喝了一口茶,他已经被姜若棠说服了五成。
“至于后期引进版权的投入,也不一定就我这个大股东来出钱吧,肯定还得多拉一些合伙人。”
“还有呢?”郑华笙又问。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郑伯伯,我相信您也感受到了,电视台在年轻人这里正逐渐失去影响力。而类似小甜果这样的平台会取代电视台,逐渐成为电视剧、综艺、甚至于电影的甲方,将在娱乐产业里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姜若棠看着郑华笙的眼睛说,“我们要先下手为强。”
这时候他们点的菜上来了,是一些郑华笙听都没有听过的创意菜,虽然味道有些一言难尽,但造型倒是让郑华笙很有探究欲。
一个产业的话语权,这个点让郑华笙被说服了七成。
“我会去和小甜果的创始人接触,也会找专业的团队来分析他们的用户群体,看看能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至于资金方面,你确定卖掉那片鱼塘吗?那可是澄滩最大的鱼塘。”
姜若棠笑了一下,“只赚三成,当然不卖。林成栋先生很有钱的,我们得让他把口袋松一松。”
郑华笙好笑道:“他可是你父亲的朋友,我以为你会给他友情价。”
“我跟他之间,没有友情。”姜若棠抬起眼,看向郑华笙的眸子里带着少有的寒意。
郑华笙其实早就听说过林成栋的行事风格,这人不怎么地道,本来看在姜导演的面子上,郑华笙还不想做得太过,既然姜若棠都说要让他出血了,郑华笙当然要好好运作。
“好吧,这八百万买下的鱼塘最后能卖出多少钱,就是你投资在小甜果的本钱,不能再多了。”
郑华笙虽然认同姜若棠的理念,但一切都是姜若棠的预想,未来会变成怎样,谁也不知道。
任何的风险投资都得有限度,而姜若棠雇佣他来管理公司,就是为了做那个把控风险的人。
“嗯,我相信郑伯伯。”
郑华笙又说:“这家菜,不好吃。”
姜若棠捂着嘴笑了,“一会儿到您家楼下,咱俩再吃一顿?”
“这还差不多。”
理念是姜若棠超前,但实际操作起来,生姜还是老的辣,郑华笙这边不动声色,但涨价的氛围感给林成栋直线拉满。
First Kill,郑先生先是借助戴律师的人脉放出消息,对鱼塘感兴趣的资本越来越多,鱼塘的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林成栋最初提出的一千零四十万,一周不到就有大佬出一千五百万了。
林成栋气得头疼,他找那位郑先生的时候明明说的是想要搞养殖产业,根本没提起省府的规划,到底怎么就传得到处都是的?
为此,林成栋还跑去和耿玉的父亲对峙,怀疑耿家是不是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了,搞得耿玉的父亲和林成栋发了很大一顿火。
“领导身边不只我一个秘书,就算我没说,不代表其他秘书不会透露出去了,也不代表领导自己不会往外说!你要是舍不得钱,就别掺和这个事儿!”
林成栋给对方赔礼道歉半个小时,才安抚了耿家的火气。
他在娱乐行业里这么久,一千五百多万对于他来说不算大钱,只是忽然比预想中的涨高这么多,林成栋心里是不舒服的。
Double Kill,就在林成栋决定把鱼塘拿下来的时候,郑先生那边告诉他,有人已经出价到了两千万了!
林成栋额头上血管突突,心想到底是谁在跟他抢鱼塘?
谁知道在电梯里就听见姜怀远和赵云疏打电话:“两千万而已,如果上面最后真的不收这块地,就养鱼呗。据说现在养殖也挺赚钱,澄江的白鱼一条卖到外省值几百块呢!”
林成栋真的是掐死姜怀远的心都有了,没想到竟然是姜怀远给他搞事情!
“怀远,你要买鱼塘?”
“啊,是啊。你知道澄滩那边吗?云疏有个在新区规划小组里做财务预算的大学同学,据说上面要把那边划作经济发展新区了,澄滩那个贺家村挺不错的,上面搞不好会把办公区建在那里。云疏就过去看了,那个村子有一大片鱼塘啊!趁着那里什么都便宜,买来屯着呗。”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