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白日里尽力劳作,胃口极好,睡得又快又沉。对于食物和环境,他有一种天然的觉知,却没有过分的挑剔和敏感。在什么环境中他都能自如。对于金钱,他只领取能维持基本生活的部分,除此之外,则是一种视为身外之物的随意态度。
阿奎那时不时就递钱给海戈。他后来也不再问了,接过钞票,数也没数,随意塞进最近的衣服口袋里。
再后来,他所有的衣物口袋都装不下了。海戈找了一个空茶叶罐子洗净,当做储钱罐,把钱卷好塞到里面。他很少往里面取钱。阿奎那心血来潮的时候还会背着他往里面塞钱。茶叶罐越塞越满。但是阿奎那怀疑,海戈根本也不知道或者说不在意那里头有多少钱。
就算有一天把他的存款洗劫了,他也不会发现吧……阿奎那有时候会充满坏心眼地想着。
漫步在林荫公园,偶尔会发现松鼠囤积在树洞里的坚果。行人趁松鼠不在的时候,往树洞里多加一把坚果,难道松鼠能发现有任何区别吗?它只会觉得那是大自然的馈赠。如果把整个树洞里囤积的坚果全部掏光呢?那只可怜的松鼠可能望着空空如也的树洞,感到万分不解和迷惑。他可能怀疑自己记错了树洞,但是绝想不到有无聊分子背着它干了这种坏事。它甚至不会为此伤心太久,只是平静地接受这一切,继续勤勤恳恳地储存着坚果。
海戈也有自己的消遣。家具、电器、管道、厨具或是其他的机械,阿奎那家中里里外外的设备都被他检修了一遍。有时候,阿奎那会留意到它们默默地换了位置,或是改变了某个零部件。他知道那是海戈闲来无事,把它们一一拆解又重新组装了起来。大多数时候,他当下就能把它们恢复原样。有时候则要花费几天功夫,但是总能恢复原样。
偶尔也会有特殊情况。阿奎那默默地观察着他的同居人。遇上某些复杂而新奇的器械,海戈倍感棘手、为不能完全恢复如初而苦恼的时候,他也从不点破。有必要的话,阿奎那会私下另买一件一模一样的物事,默不作声地把它替换掉。
有一件是阿奎那毕业时收到的礼物,一只中古八音盒。那里面的机括一定极罕见和精细。那几天,阿奎那进进出出客厅好几次,总看到八音盒的部件七零八落地散落在沙发边的玻璃几案上。海戈好像遇到了关碍,一连几天都在摆弄那件玩意儿。
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同样的款式了。阿奎那花了两个晚上,在好几个街区的古着店里一件一件找寻,终于勉强找到了一个最为相似的。
他不计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趁海戈不在,不动声色地把它放在茶几上,挨着原本的物件放着。
海哥走回沙发的时候看到茶几上摆着的两件八音盒。他愣了一下,难掩惊讶地看了阿奎那一眼。阿奎那端着咖啡杯,转身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出很远,他的脑海里还浮现着海戈那难得一见的呆怔表情,于是嘴角那股笑意也就一直没能压下去。
完全就是自己想象中那只可爱的松鼠。
可爱。
他被自己的想法绊了一脚,差点跌了一跤。
可爱?!
看一看左右无人,阿奎那镇定地把咖啡杯放在手边的台面上。然后双手抱头,扣紧了自己的脑袋,以一个躲避地震的标准姿势贴在墙角蹲好,开始无声地大叫。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好回想一下,这种症状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段时间以来,他好像回到了十几岁那个情绪敏感、罹患赤面综合症的青少年时期,动不动就激动兴奋、脸热心跳。一天到晚偷偷盯着同居人干活,光是盯着也就算了,有时候看着看着,自己的脸上还会无法控制地浮现出恶心的表情,甚至在独处时想起对方、也会突然开始出神傻笑。他是被某种返祖病毒感染了?还是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造成的内分泌紊乱?
这个发展趋势不对劲吧?他扪心自问。一开始警惕戒备,后来观察试探,再后来逐步递增信任,最后才滋生强烈的好感——这才是现代社会,两个成熟健全人互相交往的正常规律。
为什么自己对海戈的感情曲线并不按照这种既定模式来呢?按照他们的种群和身份差异,自己不应该对海戈更加厌恶、提防、充满负面情绪吗?
……还是因为他们第二次见面就发生了“那种”关系?他无法对海戈运用自己已经熟透了的社交规则、以便循序渐进逐渐递减心理距离——毕竟,在他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他们的生理距离已经直接减成负数了。
阿奎那扣着额头,焦躁地捏着自己的太阳穴。
这种情感不但可笑,而且相当危险。
阿奎那啊阿奎那,难道因为这段时间以来那些小恩小惠,你就卸下了心防,对这个强夺你三十年清白的强暴犯产生好感了吗?
何况——他身上还有那桩血案。
临街酒吧的僻静角落,私家侦探米迦勒刚一落座,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对卡座对面的雇主开始介绍这几日来的调查成果:
“我走访了芳芳夜总会,尽我可能地接触并询问了相关知情人士。收获不多。海戈深居简出、沉默寡言,奥菲利亚有智力障碍,总是答非所问。这两人各有各的与世隔绝之法——尽管如此,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古怪之处。”
他从信封中抽出一沓材料和几张照片,在桌面上排开。阿奎那捻起那几张模糊的夜总会照片仔细观看,一边用眼神示意米迦勒继续说。
米迦勒道:“在奥菲利亚遇害前半个月,海戈向夜总会申请调整了工作时间——调到和奥菲利亚同时。”
阿奎那挑了挑眉。米迦勒道:“在那半个月,海戈和奥菲利亚同进同出,几乎是寸步不离——在警局的那些蠢货看来,这是海戈预谋下手的信号。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奥菲利亚在海戈面前毫不设防,他想伤害她,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易——”
“他在保护她,”阿奎那脱口而出,“海戈察觉到了某种危险。他意识到有人想要伤害奥菲利亚……”
米迦勒赞许地点了点头,“一点不错。但是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就在奥菲利亚遇害的当天凌晨——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晚上六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有人给海戈带了一封口信。就在当天下午,巡警在茴香街例行巡查的时候听到重击声和惨叫声。他们沿声音冲进街角的小屋时,正看到抱着奥菲利亚尸体的海戈。你不觉得,这一切太碰巧了吗?”
阿奎那沉思着,指尖轻轻点着桌面:“你怎么想?”
“那封信是关键——一个拙劣但有效的调虎离山之计。”
阿奎那点了点头,“那个口信是什么?”是什么让海戈决定当即前往?又是因为什么,他宁可遭受莫大的嫌疑也不肯说说明自己当时不在现场?
米迦勒耸了耸肩,多少显得有点尴尬:“那封口信很简短——假如我的情报人没有开玩笑的话——只是一个单词。”
“什么?”
“王牌。”
阿奎那一怔:“那是什么?喇叭?还是现任总统?”
“或许只是同名同姓。”米迦勒犹豫难定,猫科过分活跃的思维像是滚动的毛线团的一样无休止地散乱开去:“又或许,暗示了某股不可动摇的势力,代表这个案子背后有牵涉政治的阴谋——”
有什么闪电般地掠过了阿奎那的脑海。“不,我知道那代表什么了。”
他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材料。那是海戈·夏克的违法犯罪前科材料,他翻看了无数遍,早已倒背如流。他匆匆翻阅了几页,指尖点在了其中一行上。
七年前,海戈·夏克在杂货店与一位顾客由口角演变成互殴,最终导致对方失血过多、送医不治而亡。这是海戈生平第一起暴力事件,也是除奥菲利亚案之外,涉及的唯一一起致人死亡的案件。
而那家杂货店的名字,赫然是“特鲁姆普社区杂货店”。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